
李泉,三亚知名著名资深刑事案件辩护律师,现执业于北京盈科(三亚)律师事务所,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,以严格的服务制度为保障,以良好的社会关系为通道,以娴熟的职业技能为手段,竭诚为境内外客户提供优质、高效的法律服务。秉承 “受人之托,忠人之事”的原则,赢得了广大委托人的信任,始终把当事人合法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。
近日,西华法院依法审结一起交通肇事案。被告人张某犯交通肇事罪,判处有期徒刑三年,缓刑三年。
法院审理查明:2008年3月10日22时左右,被告人张某驾驶一辆货车沿车龚公路由东向西行驶主颖河大桥处时,与前方刘某驾驶的一辆农用拖拉机追尾,致使刘某当场死亡、农用拖拉机乘车人刘某某受伤,两车均有不同程度损坏的重大交通事故。事故发生后,被告人张某及时拨打了报警电话,而后逃离了现场。此事故经西华县交警队认定,被告人张某负事故的主要,刘某负次要。2008年3月17日被告人张某向西华县公安局交警队投案自首,并赔偿被告人刘某家属各项经济损失14万元。
法院认为,被告人张某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,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,致一人死亡,在交通肇事后逃逸,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。鉴于被告人张某在案发后及时拨打了报警电话,并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,积极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,取得了被害人亲属谅解,认罪态度较好,确有悔罪表现,依法可从轻处罚。依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一百三十三条、第六十五条第一款、第七十二条、第七十三条之规定,作出了上述判决。
一、该怎样认定自首
1、自首的具体内容
犯罪以后自动投案,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,是自首。
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,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,以自首论。
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,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,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的,以自首论。
2、自动投案的认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审查:一是时间,二是方式和动机。
自动投案的时间既可以是犯罪事实发觉以前,也可以是犯罪事实被察觉之后。关键在于犯罪分子须自动投案。
自首投案的方式和动机。
犯罪分子出于真诚悔罪自动投案的自首,犯罪分子虽有投案的诚意,但由于伤病不能投案的而委托他人代为投案,或首先信电投案的等一切方式,总之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和出于何种动机都属于投案自首。至于被公安机关,群众围攻,走投无路,当场投案的,以及经司法机关传讯,采取强制措施归案的,都不是自动投案。
犯罪分子必须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。
这是自首的本质特征。犯罪分子供述的必须是自己实施并由自己承担刑事的犯罪事实。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自首时,不仅要求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,而且要交待所知的共同犯罪,如果是主犯必须揭发同案犯的罪行。否则,不构成自首。如果犯罪人交待的是自己耳闻目睹的他人的罪行,是检举揭发,而不是自首。犯罪人如犯数罪的,投案时只交待了一罪,则可视为这一罪有自首情节。如果数罪中的一罪已被发觉,犯罪人在侦查、起诉、审判过程中或被判决以后,又将尚未被司法机关发现的其他罪行供述出来,对其交待的部分罪行可以视为自首。犯罪分子如果只交待次要罪行,隐瞒主要罪行,或者以虚假情况,掩盖其真实罪行,都不能认定为自首。
犯罪人愿意接受国家的审查和追诉。
犯罪人主动的听候司法机关的侦查、起诉、审判活动是衡量犯罪人是否悔改的重要表现之一。如果投案后,又逃脱司法机关对他采取的强制措施;或仅以电信方式交待罪行,久不归案的;或偷偷把赃物送到司法机关门口,不肯讲明身份;这些明显是不愿接受国家的制裁的表现,不能以自首论,只能视为悔罪的一般表现。犯罪分子主动投案,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,为自己进行辩护,提出上诉,或更正和补充某些事实的都是允许的,可不能视为不接受审查和追诉。符合上述之条件,才可以认定为自首,必须同时具备,缺一不可,只有这样认识自首才是完整的,系统化的。
二、认定自首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
1、可供自首的对象:
公安机关、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。
其所在单位。
城乡基层组织。
以上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员。
2、在犯罪自首制度中,我国司法理论也实践也认为单位也可以成为自首的主体,根据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《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、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》中规定:单位犯罪案件中,单位集体决定或者单位负责人决定而自动投案,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的,或者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动投案,如实交代单位犯罪事实的,应当认定为单位自首。单位自首的,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人员未自动投案,但如实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的,可以视为自首;拒不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或者逃避法律追究的,不应当认定为自首。单位没有自首,直接人员自动投案并如实交代自己知道的犯罪事实的,对该直接人员应当认定为自首。
综合上面的介绍,对于犯罪分子的自首,有相应的认定条件。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绍后,对于认定自首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的法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,如果你还有关于这方面的法律问题,请咨询律师,他们会为你进行专业的解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