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详细

“钉子户”不满补偿抗拆6年 砸坏挖掘机被刑拘

发布时间:2017年5月18日 石家庄知名著名资深刑事辩护律师  

  “钉子户”张安房: 安房还是立命

  ●蚌埠一居民不满补偿抗拆6年,因砸坏挖掘机被拘,不听亲友劝,坚持“房比命重”

  ●开发商与政府亦不让步,三方僵持致使安置房无法完工,拆迁户无法回迁

  11月11日下午,张安房的三层小楼已被周边小区新楼包围,由于他拒不搬迁,边上两栋安置房无法完成施工。周亦楣 摄

  2009年,张安房和朋友在老屋前合影,他家已被停水断电一年。

  张安房养了11条狗帮他保卫家园,防人强拆。

  10月25日,张安房被刑拘,理由是两年前砸坏挖掘机。当时他在用砖块对抗行政强拆。

  张安房是安徽蚌埠市朝阳街的钉子户,至今已坚守6年。2005年,当地进行棚户区改造,开发商补偿张安房兄弟4人2套房。张安房拒绝搬迁,他要求给兄弟和其父亲共5套房。

  维权中,张安房遭人恐吓,在对抗强拆时受伤,家人过着没水没电、担惊受怕的日子。亲友一度劝他适可而止,张安房则拒不妥协。

  开发商亦不退让,坚决不满足张家“过分”要求;政府则表明,要严格按政策办事。

  6年的僵局,形成一个“三方皆输”的局面。

  张安房的老父亲,在夏热冬寒的老屋内病逝;开发商的两栋安置房至今未建成,为此公司每年要支付十几万的安置费;拆迁户无法回迁,不断去政府上访。

  如今,随着张安房被抓,谈判再度搁置,究竟何时能破局,无人得知。

  张安房的三层小楼,已被周边小区新楼完全包围。11月10日,大白天,张家屋里一片漆黑。他家没水没电,楼前挂了一条褪了色的红条幅,上面写,“欢迎各级官员前来体验生活。”

  作为钉子户,张安房已坚守6年。

  张安房的家在安徽蚌埠朝阳街,2005年实施棚户区拆迁。张安房要求分5套房,开发商没答应,张安房拒绝搬迁。

  成为“钉子户”后,张安房的生活变了。

  他辞去公交公司的临时工作,拿着几百元的下岗工资,专职守着老房。

  每天,天刚亮,他便起身,在院落垒砌的灶台里烧狗粮。中午,他要装上十多个水桶,拉着三轮车,和妻子王爱玲去几百米外接水。这些每天必做的事儿,都是拆迁前不曾有的。

  更多时间,他会搬张凳子在院落里,一遍又一遍读着翻烂的法律书。

  有时,他坐在黑黢黢的屋里,对着老父亲的遗像发呆,一坐就是半天。王爱玲叫他,他不应。在抗拆的第五个年头,张安房的父亲死在老屋。

  5套房的愿望至今未实现。更糟的是,张安房的抗争维权变得越来越孤单。曾经支持他的兄弟,已与他疏离;曾经理解他的邻居,因安置房兴建受阻,对他颇多怨言。

  由于互不退让,这场维权已成为一个难解的僵局。

  安房希望落空

  张安房出生时,适逢其父买房,故取名“安房”;2005年拆迁,政策只补偿兄弟4人一套房

  张安房没想到,这辈子他和房子渊源那么深。

  张安房的父亲是个木匠,解放战争时,从老家山东邹城逃难到安徽蚌埠。1957年,张安房出生时,父亲张贻胜在蚌山区朝阳街买了三间平房,于是,给他取名“张安房”,以示纪念。

  渐渐地,张家有了两女四男,六个孩子,平房住不下。老父亲和孩子们商量,推倒旧房,盖新楼。那是1980年,张安房23岁。

  当时,蚌埠市西区城建批准张家盖两层楼,张家以不够住为由,盖了栋三层小楼。屋内没有厕所,厨房也搭在阳台。但在八十年代的朝阳街,还称得上好房子。等到张家的儿子陆续结婚生子,房子就显得紧促了。

  张安房一家三口住在二楼的左手间,说话声大点,右侧的三弟家就能听到。

  张安房的女儿张楠,其卧室没安门,有时她看着书,父亲就进来了。张楠提过好多次意见。孩子大了,要隐私空间了,这点张安房知道。

  张安房没想过买商品房。他算过,朝阳街这个地段,是蚌埠市的核心区域,以他每月一千多的收入,三个月工资才买得起一平方米。而要是买到偏远地区,他也不乐意。

  2005年,传来消息,蚌埠九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要对这片棚户区进行改造。拆迁安置还在原地。

  通知下来的那天,张安房哼着小曲儿,让王爱玲买了些好菜。他告诉女儿张楠,以后就能住上带厕所的亮堂房子,女儿也能有自己的独立卧室了。

  拆迁政策很快发下来。

  蚌埠市政府第12号令《蚌埠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》,张安房仔细看过。按照政策,张家可以获得15.6078万元的货币补偿或者等面积的房屋产权调换。

  张家被认定的房屋面积共104.33平方米,房地产公司给出的补偿是:置换一套等面积住房,并交付开发公司房屋新旧差价10万元左右。

  拆迁时,张家的两个女儿已外嫁,剩下四兄弟和父母同居。

  张安房觉得补偿不合理,“你不拆迁,我们还能住。拆了,给我们一套,弟兄四个怎么住”

  张家在家庭会议上讨论,四个儿子,每家都要一套房。加上张贻胜老两口的一套,共要5套房。

  一根筋,难沟通

  开发商答应给两套房,张安房拒绝;市行政执法局来人调解,认为张难沟通,无功而返

  不久,房地产公司带来新的补偿方案,给张家安置两套60平方米住宅房,免收差价10万元。

  张家人拒绝。

  随后,张家的朋友、单位领导、街道办主任陆续来张家做工作,张安房都婉言拒绝。

  一位市行政执法局的工作人员也去了张家,劝张安房,胳膊拧不过大腿,差不多就行了。

  张安房噌的站起来,脸涨得通红:“胳膊凭什么拧不过大腿法律保障公民的合法财产神圣不可侵犯。这是我的私有财产,他们动不得。”

  谈话不欢而散。

  回去后,该工作人员向上面汇报,张安房“一根筋”,思维太窄,设定在自己的圈子里跳不出来。听到不同意见时,反抗性特别强,难以沟通。

  张秀英,张安房的大姐,她回忆说,房地产公司的人开始绕开张安房,去找他的兄弟,他们找到四弟张宝元。

  张宝元下岗后,开了家狗肉馆,常常要忙到凌晨两三点。他的儿子就要结婚,由于和开发商谈不拢,张宝元也就拿不到新房。

  开发商许诺,提供的两套房里,有一套是一楼带院子的,便于他们存放东西。与之交换的条件是,希望张宝元做通张家其他弟兄的工作,早点搬走。

  张宝元劝张安房,差不多就搬出去吧。

  张安房不同意。他说,那是开发商使用的离间计,最终不会兑现。

  按常理,拆迁的事儿该家里大哥出头。大姐张秀英说,张家老大性格内向,为人老实,和人说几句话就脸红。2006年,张安房的大哥以照顾外孙为由搬到女儿家。

  2007年9月,四弟张宝元也搬出去租房住,理由是旧房环境太差,未来媳妇住着不方便。

  在张家被断水断电之后,三弟张宝安也带着妻子,离开老屋。

  对于留二哥独自坚守老屋,张宝安觉得愧疚,他说,他以修自行车为生,家中没有水电,影响做生意。他身体不好,喝不惯外面接来的水。

  这期间,朝阳街上,一个又一个邻居与开发商达成协议搬了出去。

  张安房跑去问,“拿到了几套房”他们说,和房地产公司签了保密协议的,不能说。

  一位了解内幕的知情者告诉张安房,开发商并不在乎多给你一两套房,而在于他的让步要有价值。换句话说,被拆迁人是否找了关系,从中运作,让开发商不得不卖你一个面子。这就是没法拿到桌面讲的潜规则。

  张安房听罢,猛吸一口香烟,把烟蒂扔在地上,狠踩一脚。“俺家不走那条路。”